• <input id="kiiqm"></input>
  • 博物館講解應關“偏門”開“正門”

          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一些熱門博物館不僅門票“一票難求”,館方的講解服務也“一位難求”,不少觀眾轉而選擇購買非館方的講解服務。然而,據《工人日報》報道,現實中社會化講解服務也存在收費標準不規范、講解質量參差不齊等現象。

      為更好地參觀博物館,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歷史故事,不少游客選擇花錢購買講解服務。因博物館提供的官方講解服務有限,一些個人或社會機構趁虛而入。然而,由于這些講解員大多缺乏正規培訓,專業素養不足,對歷史文物和文化缺乏深入了解,講解往往胡編亂造,以致講解內容很多時候“驢唇不對馬嘴”。有的為了吸引觀眾,故意在解說中摻雜未經考究的“生動故事”:但凡是塊奇石,就是女媧補天時降下來的神通;只要涉及河流,就與河妖和寶塔有關……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展示歷史文物和文化的重要場所,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講解是向觀眾傳遞歷史知識和文化的重要手段,講解員某種程度上也有“傳道授業”的職能。為了一己私利“滿嘴跑火車”,誤導觀眾對歷史文物和文化的正確認知,不僅讓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也會讓觀眾形成錯誤的認知和價值觀。特別是,去博物館觀展的不乏中小學生,他們參觀博物館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相關知識,如果講解員摻雜大量“戲說”成分,孩子們信以為真、形成固有印象,會誤人子弟。

      為治理非館方講解亂象,不少博物館規范講解秩序,很多明確規定未經館方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不準入館的“封殺令”按下非館方講解的“刪除鍵”,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不靠譜的講解對參觀者的誤導,值得肯定。不過也要看到,非館方講解的出現,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博物館講解服務的不足,而且社會講解員中也不乏講解高手。如此“一刀切”,未免有矯枉過正之嫌,也會造成新的不便。比如,老師在博物館給學生上課、家長給小朋友科普等有可能被“誤傷”等。而且,只堵“偏門”不開“正門”,難以滿足群眾需求,對大家的參觀學習積極性是一個打擊。

      治理講解亂象需要精細化。上海試點持證導游進入博物館帶團講解,講解者只要持有導游證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講解資質證,就可以帶團進入博物館參觀講解。堵疏結合,并適當提高講解的準入門檻,既有效防止了信口開河的“野生講解團”,也一定程度增加了靠譜講解員的供給,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游覽需求,這樣的做法更值得借鑒。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非館方講解團之所以有市場,拋開正確性暫且不論,他們生動講故事的方式滿足了觀眾的需求。博物館方面也應從中讀出觀眾期待,深度挖掘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用嚴肅不失生動、活潑而不呆板的形式,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給群眾更多的知識普及和更好的精神給養。

    本文Hash:d5cdb8717fff8136dca02114d40fa00d69f2e3da

    聲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