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曾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浪潮卻仍舊生機盎然Ta有著優美動人的旋律和節奏歌唱于祖國最南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Ta也被稱贊是“南國藝苑奇葩!”Ta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儋州調聲在海南島的西部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儋州峨蔓鹽丁古鹽田這里有“中國最后一個保留原始日曬制鹽方式的古鹽場”——儋州峨蔓鹽丁古鹽田,勤勞的儋州人通過古法將“自然慷慨的饋贈”轉換為一顆顆純凈的“老鹽”。
這里有蘇東坡先生在此留下重要遺跡——東坡書院。書院內的碑刻,記錄著東坡先生在此生活的每一處細節,浸透著他的灑脫與豁達。除此之外,這里還有一種獨具地域風格的漢族民歌,當地稱為“調聲”。
作為儋州鮮亮閃耀的文化名片之一,儋州調聲憑借它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歡快活潑的節奏,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
相傳儋州調聲產生于西漢時期,北宋大文豪蘇軾謫居儋州時常為“夷聲徹夜不息”而感動,曾用“蠻唱與黎歌,余音猶杳杳”記述了儋州這種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清朝末期,儋州調聲藝術愈發完善。2006年5月20日,儋州調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每年春節和中秋節(中秋節被定為儋州調聲節)前后,儋州調聲的浪潮便在城鄉間此起彼落。今年儋州“村VA”開賽,大家合唱儋州調聲,點燃全場!
儋州調聲的旋律結構比較簡單,但是感染力極強。儋州調聲最早由儋州當地山歌演變而來,后融入舞蹈,形成了這種歡快的歌舞形式。演唱前,男女一般面對面各站一排,身穿鮮艷多彩的服裝,每個人用小拇指勾著隊友,隨著節拍搖晃歡舞。在每年舉行的中秋調聲比賽中,調聲不受時間限制,以“唱倒”對方為止。因為普及度廣,參與性強使得儋州調聲節成為了當地最為盛大的節日活動。當年田漢先生來儋州采風時,聽完調聲后興奮地稱贊說:這是南國藝苑的一株奇葩!

儋州自古稱歌海,山歌催得百花開,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臺。儋州調聲山歌協會會長符賜錢說,儋州調聲是每一個儋州人心中永遠的鄉愁。在儋州,調聲已成了一個動詞,人們會在每一個值得紀念或者慶祝的日子去調聲,或許正如在唐代,人們送別、宴會都要寫詩一樣。
如今的儋州調聲,因為語言環境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后學唱調聲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少,加上老藝人的離去,這種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逐漸消亡,調聲面臨斷層和失傳的危險。儋州市十分重視儋州調聲的保護和發展,在唐屋村設立儋州調聲傳承基地,每年開展大型文體活動、送戲下鄉惠民演出、公益性培訓班、非遺展演展示等活動。希望儋州調聲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代代地傳播下去。

儋州峨蔓鹽丁古鹽田這里有“中國最后一個保留原始日曬制鹽方式的古鹽場”——儋州峨蔓鹽丁古鹽田,勤勞的儋州人通過古法將“自然慷慨的饋贈”轉換為一顆顆純凈的“老鹽”。

這里有蘇東坡先生在此留下重要遺跡——東坡書院。書院內的碑刻,記錄著東坡先生在此生活的每一處細節,浸透著他的灑脫與豁達。除此之外,這里還有一種獨具地域風格的漢族民歌,當地稱為“調聲”。
作為儋州鮮亮閃耀的文化名片之一,儋州調聲憑借它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歡快活潑的節奏,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
相傳儋州調聲產生于西漢時期,北宋大文豪蘇軾謫居儋州時常為“夷聲徹夜不息”而感動,曾用“蠻唱與黎歌,余音猶杳杳”記述了儋州這種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清朝末期,儋州調聲藝術愈發完善。2006年5月20日,儋州調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每年春節和中秋節(中秋節被定為儋州調聲節)前后,儋州調聲的浪潮便在城鄉間此起彼落。今年儋州“村VA”開賽,大家合唱儋州調聲,點燃全場!
儋州調聲的旋律結構比較簡單,但是感染力極強。儋州調聲最早由儋州當地山歌演變而來,后融入舞蹈,形成了這種歡快的歌舞形式。演唱前,男女一般面對面各站一排,身穿鮮艷多彩的服裝,每個人用小拇指勾著隊友,隨著節拍搖晃歡舞。在每年舉行的中秋調聲比賽中,調聲不受時間限制,以“唱倒”對方為止。因為普及度廣,參與性強使得儋州調聲節成為了當地最為盛大的節日活動。當年田漢先生來儋州采風時,聽完調聲后興奮地稱贊說:這是南國藝苑的一株奇葩!

儋州自古稱歌海,山歌催得百花開,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臺。儋州調聲山歌協會會長符賜錢說,儋州調聲是每一個儋州人心中永遠的鄉愁。在儋州,調聲已成了一個動詞,人們會在每一個值得紀念或者慶祝的日子去調聲,或許正如在唐代,人們送別、宴會都要寫詩一樣。

本文Hash:993e6231bd6680951c447c89a92f0c10274c4956
聲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嗨游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